日前,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根據《規劃》,到2025年,綜合交通運輸基本實現一體化融合發展,智能化、綠色化取得實質性突破,綜合能力、服務品質、運行效率和整體效益顯著提升,交通運輸發展向世界一流水平邁進。展望2035年,便捷順暢、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綠色集約、智能先進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基本建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快貨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交通強國瀝青網sinoasphalt.com。

“十四五”期間,7條首都放射線、11條北南縱線、18條東西橫線,以及地區環線、并行線、聯絡線等組成的國家高速公路網的主線基本貫通,普通公路質量進一步提高。
“十四五”期間公路發展主要任務,梳理如下:
加強戰略骨干通道建設
推進出疆入藏通道建設,擴大甘新、青新、青藏、川藏四條內聯主通道通行能力。暢通沿江通道,優化以高等級航道和干線鐵路、高速公路為骨干的沿江綜合運輸大通道功能。升級沿海通道,推進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擴容改造。貫通沿邊通道,提級改造普通國省干線。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
建設綜合貨運樞紐系統
完善貨運樞紐的集疏運鐵路、公路網絡,加快建設多式聯運設施,推進口岸換裝轉運設施擴能改造。
提升國家高速公路網絡質量,實施京滬、京港澳、京昆、長深、滬昆、連霍、包茂、福銀、泉南、廣昆等國家高速公路主線繁忙擁擠路段擴容改造,加快推進并行線、聯絡線以及待貫通路段建設。合理引導地方高速公路有序發展。加快普通國省道低等級路段提質升級,將西部地區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提高到70%,實現對重要口岸、樞紐、產業園區、旅游景區有效覆蓋,強化安全設施配置。完善“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體系,深入開展示范創建,實現通三級及以上公路的鄉鎮比重達到85%左右,推動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因地制宜推進建制村雙車道公路建設和農村過窄公路拓寬改造,強化農村公路與干線公路、村內主干道銜接。推進渡改橋等便民設施建設。打通公路省際待貫通路段,加強干線公路與城市道路有效銜接,推進城鎮密集地區干線公路過境段、進出城瓶頸路段升級改造。推動落實全生命周期養護,強化常態化預防性養護,科學實施養護作業,加強養護工程質量檢驗評定,強化養護管理監管考核,提高基礎設施使用壽命。加強橋梁隧道等公共設施養護管理。加大養護新技術推廣力度,建設交通基礎設施長期性能科學觀測網,鼓勵自動化、信息化巡查,提高管理養護科學決策水平,推進養護機械化和標準化。發展和規范公路養護市場,逐步增加向社會購買養護服務。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全面實施農村公路路長制。健全橋梁養護管理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整體設計推進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全力打通公路省際待貫通路段。補齊西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短板,提升干線公路通暢性和農村公路均等化水平,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1小時交通網,暢通多向出川出渝綜合運輸通道。鞏固拓展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成果,推動交通建設項目更多進村入戶,鼓勵農村公路與產業園區、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重點村等一體開發。統籌推進邊境地區國省干線公路、農村公路等建設,全面完善國道干線主骨架,推進沿邊公路并行線建設和低等級公路提質改造,加快抵邊公路建設,盡快形成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沿邊公路網。圍繞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長江中游等城市群,以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為骨干,提升城際運輸通道功能,加強核心城市快速直連,構建多節點、網絡化的城際交通網,實現城市群內主要城市間2小時通達。落實物流減稅降費措施,規范和降低港口航運、公路鐵路運輸等物流收費,全面清理規范涉企收費。 完善設施數字化感知系統。構建設施運行狀態感知系統,加強重要通道和樞紐數字化感知監測覆蓋,增強關鍵路段和重要節點全天候、全周期運行狀態監測和主動預警能力。構建設施設備信息交互網絡。推動車聯網部署和應用,支持構建“車—路—交通管理”一體化協作的智能管理系統。整合優化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完善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監管服務功能,推動在具備條件地區建設自動駕駛監管平臺。
推動先進交通裝備應用
穩步推進北斗系統在鐵路、公路、水路、通用航空、城市公共交通以及全球海上航運、國際道路運輸等領域應用。
推廣低碳設施設備
規劃建設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換電網絡,重點推進交通樞紐場站、停車設施、公路服務區等區域充電設施設備建設,鼓勵在交通樞紐場站以及公路、鐵路等沿線合理布局光伏發電及儲能設施。
維護設施設備本質安全
以臨水臨崖、隱患路口路段、交通標志標線等為重點,加強農村公路、橋梁隧道隱患排查整治和安全設施配套。
強化安全應急保障
健全綜合交通運輸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完善應急協調機制和應急預案體系,加強交通運輸調度與應急指揮平臺建設。推進區域性公路應急裝備物資儲備中心建設。
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網絡,積極推動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口岸鐵路、口岸公路、界河航道建設。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推進公路收費制度和養護體制改革,推廣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深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
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完善收費公路專項債券制度。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實施主體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等途徑開展市場化融資,穩妥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規范發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支持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社會資本依法依規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多式聯運等產業投資基金。依托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
研究制修訂公路、鐵路、民用航空以及綜合交通有關法律法規,促進各項制度有效銜接。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和統計體系,完善綜合交通樞紐、旅客聯程運輸、貨物多式聯運、智能交通、綠色交通、交通安全應急、無障礙交通、新業態新模式等技術標準,強化各類標準銜接。推動危險品多式聯運服務規則一體銜接和檢測結果互認。加強計量、標準、認證認可和檢驗檢測等質量技術基礎建設,強化質量監督管理。
強化人才隊伍和交通文明建設
建設交通運輸新型智庫聯盟,優化領軍人才發現機制和項目團隊遴選機制,深化科研經費管理改革,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加強交通運輸文化軟實力建設,推動交通文化精品工程建設,深化交通文博工程建設,提高交通參與者文明素養。加強交通運輸全媒體傳播能力建設,提升交通運輸政務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進一步嚴明紀律、改進作風,提高交通運輸執法隊伍能力和水平,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創新法治宣傳教育新機制新方法,落實普法責任制,培育交通法治文化。(來源:中國公路)
標簽:今日頭條,行業新聞,政策法規